“医生杠杆炒股平台,我爸不想吃饭了,是不是病情加重了?”“我妈一停化疗就瘦,吃什么能补回来?”——几乎每个肿瘤患者和家属都曾发出过这些关于“吃”的疑问。
在对抗肿瘤的这场硬仗里,饮食绝非配角,而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变量。吃对了,能增强体力、改善免疫、提升治疗耐受性;吃错了,不仅消耗体能,更可能错失宝贵的治疗时机。对于日间治疗的患者来说,营养管理更是贯穿医院、社区和家庭的“全程护航”,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。
先查:营养风险早期识别
做好营养管理,首先要明确自身营养状况。医生常用两种简单方法评估:
填营养筛查表(如NRS 2002),看体重是否下降、进食量够不够;
结合自身感受评估(PG-SGA),比如是否没力气、吃不下。
尤其要警惕两种情况:一是治疗期体重骤降;二是出现“癌性厌食-恶病质综合征”——没胃口、变瘦、乏力,其特征是骨骼肌丢失和进行性体重下降,一旦严重将难以逆转。因此,治疗初期就应建立“营养档案”,监测身体变化。
展开剩余70%二、再调:分三步补营养
科学的营养干预需遵循“三步法”:
第一步:基础饮食调整(轻微进食差时用)
如果只是没胃口、吃得少,从日常饮食改起:
保证能量:非肥胖者每公斤体重每天吃25-30大卡(比如60公斤的人,每天要吃1500-1800大卡,大概相当于3碗米饭+ 2两肉+1份蔬菜+1个鸡蛋);
小技巧:少吃多餐(一天5-6顿)、饭前散步10-15分钟(助开胃)、换口味做饭(如酸甜口);适当减碳水(米饭、面条),多吃蛋白质(肉、蛋、奶、豆制品)和健康脂肪(坚果、牛油果)。
第二步:补充营养制剂(饮食仍不够时用)
如果调整饮食后仍无法满足营养所需,口服营养补充剂(ONS)是首选方案,类似蛋白粉、营养糊,能直接补够营养,不少患者用后体重和体力会恢复。
第三步:特殊营养支持(吃不下东西时用)
若因消化道梗阻(如吃不下还吐)无法正常进食,医生可能建议“肠内营养”——通过管子送营养到胃里,比“肠外营养”(输液补营养)感染风险低,具体需营养师评估耐受性。没胃口严重时,医生可能开“甲地孕酮”,这是常用的开胃一线药[1]。
三、居家:医院与家庭衔接
日间治疗需“医院管治疗、家里管营养”,配合要点如下:
出院前——
由医护人员制定“个性化营养处方”,明确每天需多少蛋白质(每公斤体重1.2-1.5克,如60公斤者每天72-90克,约3个鸡蛋+ 2两肉+1杯牛奶)、脂肪。
在家时——
家属帮忙监测进食(使用“摄食量刻度尺”监测进食情况,6分以上表示摄入良好);
尝试中医辅助手段(如扶正贴、软坚散结中药封包等能减轻并发症,增进食欲);
适当运动,要知道即使体重没降也可能丢肌肉(如乏力、拎不动东西),每天做点抗阻力运动(举矿泉水瓶、靠墙蹲),配合营养补充能保住肌肉。
营养管理不是治疗的附加项,而是肿瘤日间治疗的“基础工程”。从治疗前的风险筛查,到治疗中的动态调整,再到居家期间的持续监测,全程化营养干预能显著提高治疗耐受性,改善生活质量。日间治疗患者一定要重视“营养处方”,在专业机构医护人员的帮助下,拥有一个更强大的身体和心理状态与疾病作斗争!
*本文仅供科普参考,感谢岩正医院的大力支持!
参考文献:
[1]《CSCO 肿瘤恶病质诊疗指南 (2021)》杠杆炒股平台
发布于:福建省易云达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